INDEPENDENT MAGAZINE:花卷』Vol.33 十段生命的律动
放大
0
上载日期 2022-3-17 16:39:50






目录
采风·Audio
金色的波纹 |一
缪斯
残破的舞蹈 |二
采风·Vedio
北野武的小酒馆 |三
漫町漫话
故事主角下班后 |四
五万光年
悲伤的物理学 |五












*金色的波纹*




去到野外游玩,你会因为什么惊呼出声呢?
快看,好漂亮的蝴蝶;好多蝴蝶啊。
瞬间心情就被这种轻盈绚丽的生物点亮,它扑棱的翅膀也扇动了我们心中的小欢喜。
现在,一起倾听这些小生命触发金色波纹吧!


Vol.33
[ 金色的波纹 ]
butterfly wings00:00/02:10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残破的舞蹈*



John Outterbridge.

"Broken Dance, Ethnic Heritage Series." 1978-82. 
Stainless steel, wood, leather, sewn cloth, and ammunition box.


这件雕塑是美国艺术家约翰·奥特布里奇(John Outterbridge)于1978—82年间创作的作品集《残破的舞蹈,民族遗产系列》(Broken Dance, Ethnic Heritage Series)中的一件。

奥特布里奇的作品通过对废弃材料的重新建构来探讨了与个人身份相关的问题,而这件雕塑便是由他从垃圾堆拾来的金属和碎布制成的形似玩偶的人形,它坐在一个带有天线的小型弹药箱上,绷直的身体似乎正在酝酿一个舞步。

 

在艺术史学家Nomaduma Rosa Masilela眼中,它 “处于成为的颤抖的状态之中”。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野武的小酒馆*




人类的智慧在集结

人类的大脑在退化







我经常去书店。在一家书店里,有个老阿姨跟我说过三次话。
第一次,我正在店里寻找某一本书,那个老阿姨拍了拍我的肩膀。
“北野先生,您已经有一个月没来这里了吧。”
然后她用很轻的声音,就像在说悄悄话,告诉我说:“我是在店里面监视是否有人偷书的。”
那天是个雨天,老阿姨手里拿了一把伞,装成一个普通顾客的样子在店里面巡视。
第二次是在一个炎热的季节,时间离第一次隔了一年多。
还是那个老阿姨,悄没声地走到我的旁边,跟我打了声招呼:“好久不见啊。”
这次她手里提着个购物篮,看上去像是在书店里随便兜兜。
然后是第三次。这次,老阿姨的脸上似乎有几分落寞的神情。
“北野先生,我做完这个月就不做了。谢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的关照。”
我不清楚她有什么要感谢我的地方。
在三年左右的时间里,我们总共才说了三次话。开始是碰到了在店里担任监视任务的老阿姨,她主动来和我打招呼“您常来我们店啊”,中间是“好久不见啊”,结尾是“到这个月底我的工作就结束了”。这么有始有终的,都可以成为一出戏了。
这个可以为我拍电影提供一些启发,我这样思索了一阵。
不用拍得很长。用三次十五秒的镜头,就可以描绘出这位老阿姨的人生片段了。
这种事情在网上书店里是碰不到的。
虽然这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这种小事往往会出乎意料地使你体会到人生的质感。这是你坐在电脑前绝对体验不到的。
手写的信不仅能传递内容,还能反映出情绪。即便没有明写出来,有时也能传递出写信人或愤怒或喜悦的心情。而对读信一方来说,可以从信里读出写信人的智力水平、教养程度,甚至能读出他的性格。
一言以蔽之,手写的信是有个性的。
而邮件的话,就反映不出这种个性或某些微妙的含义。
在一个小小的画面里,用统一化的文字,基本是没法反映出什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来的。
一生下来就习惯用邮件的年轻人也许会这么说:“你说的不对。我们有表情符号,也可以传递出心情呀。”
但是,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出的心情,顶多也就是在文字“我发飙啦”的后面,加一个哈哈大笑的表情符号。
而且,不管你对新发明的表情符号动什么脑筋,它都会在一瞬间流行起来,全国各地的小青年都会起劲地模仿。
虽说文化就是一种模伤,但不管是模拟式的模仿,还是符号式的模仿,抑或是文字式的模仿,都不可能跟原形一模一样。完美的模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一种人不是叫作“造假的天オ”吗?不管你模仿得多么逼真,它和真实之间总还有微妙的区别。正因为有这种区别,当你在模仿某个作家的风格时,会在不知不觉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
但是,数字式的模仿可以简单地完成完美的复制,只要复制、粘贴就行了。所以严格说来,那不是模仿,而是剪贴。因为和原形一模一样,所以不可能发生变化。
拜这种技术所赐,邮件的世界不仅文字,就连个人的情感表达也变得像流行的T恤衫图案一样整齐划一了。
当然啰,只要是人做的事情,就不可能完全整齐划一。我知道,小青年们也在按他们的方式尽力开动脑筋,想方设法表现自己的个性和情绪。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的智慧和方法都局限在手机邮件的狭小屏幕内。微妙的情绪或复杂的思考什么的,都被更加简单明了的情绪或思考代替了。
把耳朵听不见的声音去掉,这样的事情在此再次发生。
通过这样的邮件,可以充分地传递自己的心情,如果有小青年这么认为,那反倒是令人恐怖的事了。因为它表明这样的小青年只知道用邮件可以传递的那种单纯的、划一的心情,就像我之前说的拜金主义者一样。
话说回来,就是说这种话的小青年,也会无意识地感到着急吧。
正因如此,他们整天都沉浸在发邮件上。自己的想法,对方的心情,用短消息没法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对方没懂,所以继续发邮件。但是,不管发多少封邮件,都不可能填埋其间的缝隙。
人类的感情太复杂了,怎么可能会被只有0和1的二进制取代呢?
如果把电脑图像放大,你就能看到集合起来的许多点点。邮件发得越多,缝隙也就越大。因为看不见缝隙里的心情,所以感觉越来越焦躁。感自己被朋友们排斥在外了,于是赶紧继续发邮件。
他们难道不是坠入了这种无底的深渊了吗?
如果在我那个年代,这种事情解决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只要碰个头、谈一谈,不就好了。
如果火冒三丈,那就捋起袖子打一架好了。
如果相互喜欢,那为什么不牵起手来?
一顿老拳或者一次拥抱,往往可以比千百封邮件传递更多的内容。
別说邮件了,就连面对面地谈,但谈来谈去都无法相互理解的事也时有发生呀。只有双方面对面,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想的事都做出来,如果结果还是没法互相理解,那就放弃好了。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本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如果你说这种解决方式不好看,那我承认确实不好看。但是,有时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而获得了相互的理解。真正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说朋友是宝贵的。
现在的年轻人,不太了解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交往方式。不对,不是不了解,而是觉得这种交往方式太老、太麻烦。
可是,如果通过发发无聊的、单调的邮件,写些“我的心情你要懂啊!”之类的,就觉得相互理解了,那么等到独自一人的时候,你会突然感觉其实谁都没有理解真正的自己,那时你就会陷入深深的烦恼。这样的人多么愚蠢。
如果你想着要回避麻烦的事,那你最后肯定会变成傻瓜。正因为有了那些麻烦事,人类的大脑才发达起来。

这里面有一种文明的悖论。
你只要想一下电子计算机,就能立刻明白了。
那么小的一台机器,可以进行从四则运算到微积分的所有计算。要是牛顿看到它,肯定会吓得腿软了吧。他花了一生的时间才解决掉的问题,现在只要敲几个键就知道答案了。
但是,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那只小小的盒子,是人类数千年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这种小机器在这个世界上出现之前,有多少人不厌其预地为此做了多少繁琐的工作啊。
这种麻烦的工作,如果从液晶显示啦塑料材料啦,以及各种零部件一一说起的话,那么就算写出几十本书也很难说明清楚吧。这么麻烦的工作一桩桩一件件积累起来,促成了人类智慧的发展,这个道理不用说就明白吧。
换言之,电子计算机就是麻烦工作的集成体。
但是,对使用电子计算机的人来说,它是一种简单至极的工具。如果你认为依靠这种汇集了人类各种智慧的机器,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恰恰相反,我们会变得越来越蠢。因为麻烦的事情都有机器为我们代劳了。
所以呢,因为有了计算器或电脑,小孩子的计算能力越来越差。这样的观点不是在社会上吵得沸沸扬扬的吗?
汇集人类的智慧发明出来的工具,到最后却造成了人类大脑的退化,一个巨大的悖论就这么产生了。
仔细想想,这也不是现在才开始的事情。自从汽车走进千家万户,人类的腰腿就变得越来越疲软。自从长枪短炮传人日本,有名的弓箭手就越来越少。
因为有了工具,人类做起某些事情来会变得便利,但人类在这一方面的能力也肯定会相应地退化。
也就是说,这是文明本身所包含的一种病症。










takeshi kitano

遨游完北野武老爷子的奇妙大脑后,再来欣赏下他的踢踏舞独舞吧!







*故事主角下班后*





996、007似乎成了现代“打工人”的标配,早安、午安和晚安都只能在出门前说完。今天向你介绍一帮“明星”,看看人家下班后的生活。








🍭时空分割线🍭



大灰狼、小红帽、彼得兔、三个强盗、匹诺曹、蓝狗、白兔先生、小鼹鼠、野兽国的野兽、小象波米诺…… 这些童书中备受小朋友喜爱的故事主角正在向你走来。篮子都还没整理的小红帽正在看《捣蛋大王》,而她身旁的大灰狼也饶有兴致的看着《好狼日报》;那边彼得兔和三个强盗签合同;喜欢分享的彩虹鱼终于成为了平底锅里的座上宾 ……



这些故事都发生在法国图画书作家吉尔·巴什莱(Gilles Bachelet)作品《故事主角下班后》(Les Coulisses du Livre Jeunesse)的世界里,他用幽默的图像叙事和创意将童书中我们熟悉的人物及故事重新塑造,新故事中主角们的反差不禁让人会心一笑,非常有趣。





「故事主角下班后」
部分插画赏析

(1)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悲伤的物理学*




《悲伤的物理学》 (The Physics of Sorrow)是一部时长27分钟的加拿大动画短片,由导演西奥多·尤西弗(Theodore Ushev)指导,改编自保加利亚作家Georgi Gospodinov的小说。



讲述了一个人在努力理解自己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时回忆自己童年的故事。另外,短片所用的蜡制动画形式也给整个故事的表达添加了一层时代的厚重感,让我们观看时像是打开了作者的记忆之匣。








悲伤的物理学
The Physics of Sorrow

Production: Marc Bertrand (National Film Board of Canada),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ARTE France
Sound Design: Olivier Calvert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稿件来源
封面/ 选自艺术家蜷川实花摄影作品
采风·Audio/ 音频来源于freevoice
缪斯/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采风·Video/ 文字、视频归原作者所有
漫町漫话/ 漫画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五万光年/ 图片源自作者





《花卷》,广州:CICINNUSART.[401]

2021年1月22日

出品:CICINNUS & 角刀牛

主编:FaYe-LaY

执行主编:角刀牛

 

花卷 • Vol.33

十段生命的律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施蓝艺术整理编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