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PENDENT MAGAZINE:『花卷』Vol.38 胃袋
放大
0
上载日期 2022-3-18 16:55:52







目录
缪斯
浮游岛 |一
漫町漫话
可能和你有关 |二
采风·Vedio
沙窝木碗 |三
随心
思乡与蛋白酶 |四
采风·Audio
触摸 |五
五万光年
锈蚀 |六







*浮游岛*



FAN ZHAGN 摄影作品

每只形态各异的水母都可以是一座漂浮的岛屿,对它们而言每趟旅程都有着不可复刻的趣味和意义,依附在它小伞上的那些乘客与这近似透明的身躯总能编制出一抹浪漫的色彩。


小舌水母  



水母未知种


缨口水母  



管水母未知种  



墨绿棱口水母



二腕框水母  
FAN ZHAGN 摄影作品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能和你有关*





一张名为“奇怪的相遇”的愚人节活动海报,吸引来六位性格迥异的女孩。她们分别讲述了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那些故事一个比一个古怪。但这场活动的背后,却有一个更离奇的动机……


4 月 1 号的晚上,6 位女孩的爱情奇遇,7 种画法的奇幻故事……

爱情与宿命是不可切割的吗?安全感在幸福的定义是否永恒?



漫画作者刘玮的这本《可能和你有关》也许会帮你找到答案。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沙窝木碗*



河北邯郸的沙窝村,有着一项古老的技艺「沙窝木旋」,沙窝传统木旋技艺传承至今大约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旋床、砍木头用的单刀斧,各种尖刀、挖刀以及祖辈口传心教的木旋技艺。



解放前,沙窝村几乎家家都有旋床。清朝未年是沙窝木碗发展的鼎盛时期,村里一百多个作坊,旋制的精良木碗远销周边各省。那个时候,只要有木碗商贩一来到村里,家家户户的百姓都大筐小筐把制作好的木旋拉出来去卖。当时的场景极其热闹和红火,交易结束时,木碗商用马车把木碗车一车的拉走。

……




木旋艺人坐在高高的旋床上,木旋时,双脚在车床下部不停地上下踏动,左手握刀柄前面以控制刀具的角度和方向,右手握刀柄尾部加以配合。

如今,这项技艺只剩唯一一位传承人了。国际木文化学会(International Wood Culture Society)记录下了用木旋手艺制作木碗的过程。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思乡与蛋白酶*







思乡与蛋白酶

阿城 著



我们都有一个胃,即使不幸成为植物人,也还是有一个胃,否则连植物人也做不成。



玩笑说,中国文化只剩下了个“吃”。如果以为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胃,就错了。这个“吃”,是为了中国人的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谓“色、香、味”。



嘴巴这一项里,除了“味觉”,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鲜”,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口感”,所谓“滑、脆、黏、软、嫩、凉、烫”。



我当然没有忘掉“臭”,臭豆腐,臭咸鱼,臭冬瓜,臭蚕豆,之所以没有写到“臭”,是我们并非为了逐其“臭”,而是为了品其“鲜”。



说到“鲜”,食遍全世界,我觉得最鲜的还是中国云南的鸡枞菌。用这种菌做汤,其实极危险,因为你会贪鲜,喝到胀死。我怀疑这种菌里含有什么物质,能完全麻痹我们脑里面下视丘中的拒食中枢,所以会喝到胀死还想喝。



河豚也很鲜美,可是有毒,能致人死命。若到日本,不妨找间餐馆 (坐下之前切记估计好付款能力),里面治河豚的厨师一定要是有执照的。我建议你第次点的时候,点带微毒的,吃的时候极鲜,吃后身体的感觉有些麻麻的。我再建议你此时赶快做诗,可能此前你没有做过诗,而且很多著名诗人都还健在,但是你现在可以做诗了。



中国的“鲜”字,是“鱼”和“羊”,一种是腥,种是膻。我猜“鲜”的意义是渔猎时期定下来的,之后的农业文明,再找到怎样鲜的食物,例如鸡枞菌,都晚了,都不够“鲜”了,位置已经被鱼和羊占住了。


……


节选自作家阿城的散文《常识与通识》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触摸*



《TRIANGLE》是美国歌手Esperanza Spalding的新作,以全新的概念来探索音乐与身心。《TRIANGLE》由三首“Formwela”组成,其中融合了不相同学科的的研究及表达方式 。冥想和治愈,是三首音乐的灵感起源,自疫情开始蔓延后,Spalding便在自己开设的艺术疗养所构思把音乐作为缓解压力的表达载体。






第一首歌曲 "Formwela 1" 提取了冥想练习中的元素,在空间中流淌着香气、被风吹动的布幔,这些无形的手正在慢慢地抚摸我们的身心。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锈蚀*






在美国城市的街上经常会见到因各种原因流落街头的人,美国人称之为“无家可者”(Homeless),在《Nomadland》中讲述的不是纯粹无家可归的人,而是“无房可归者”(houseless)。



“无房可归者”是“经济全球化”下美国的一个独特现象,“经济全球化”开始后,美国的制造业大量外移到发展中国家,带来的现象是传统工业区厂房废弃,机器因停转而生锈,成为“铁锈地带”(Rust Belt)。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原本享有中产阶级生活的产业工人,一下子失去了工作和住所,不得不过上了以汽车为房的流浪生活。2017年美国记者杰西卡·布鲁德(Jessica Bruder)将因“铁锈地带”而无房可归的人的故事著述成书。


Jessica Bruder



七八年前,我曾前往“铁锈地带”一行,所到之处,衰败景象令人吃惊。我在电影《Nomadland》又见到那些景象:空旷的城镇、厂房,无垠的沙漠、草原、山峦;2011年,60岁的妇女弗恩工作和居住的小镇恩派尔经济崩溃,邮区号停用,丈夫去世,弗恩把行囊装上自己的小货车,开上公路,成为孤独的旅行者,心中充满不知往何处去的徬徨与无奈。







* 图片与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稿件来源
封面/ 选自视觉艺术家Mar Lebou作品
缪斯/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漫町漫话/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采风·Audio/ 音频来源于网络
随心/ 文字归原作者所有
采风·Audio/ 视频来源于网络
采风·Video/ 视频归原作者所有
五万光年/ 图片归原作者所有







《花卷》,广州:CICINNUSART.[401]

2021年4月30日

出品:CICINNUS & 角刀牛

主编:FaYe-LaY

执行主编:角刀牛

 

花卷 • Vol.38

胃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字由施蓝艺术整理编辑





























分享到: